《 外贸网

  • 首页
  • 你的位置:首页

    C一般溶于奥氏体的

    来自:自媒体   发布日期:2024.06.02

  • 碳在奥氏体的溶解度最大是1148度,最小是多少?
  • 答:1148℃最大溶解度约为2.11%,最小溶解度当然是零了,即纯铁。在相图上912℃的时候纯铁发生同素异构转变,由α-Fe转变为γ-Fe,称为A3转变,由体心立方结构转变为面心立方。奥氏体说白了就是C在γ-Fe中的间隙固溶体,溶解度从0到2.11%,没有下限 ...

  • 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
  • 答: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-Fe中的间隙固溶体,常用符号A表示。其溶碳能力较大,在727℃时溶碳为ωc=0.77%,1148℃时可溶碳2.11%。奥氏体是在大于727℃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。奥氏体塑性好,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。奥氏体组织就是由奥氏体单晶体结晶形成的团状组织...

  • 为什么在奥氏体中碳的溶解度比铁高?
  • 答:(1) 溶解度数据 在727摄氏度时,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为0.77%。在727摄氏度时,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仅为0.0218%。(2) 晶格参数数据 奥氏体的晶格参数:a = 0.3615 nm,c = 0.5893 nm。铁素体的晶格参数:a = 0.2867 nm。(3) 晶格结构图 下图是奥氏体和铁素体的晶格结构图,...

  • 为什么在727°C碳能溶解在铁素体里?
  • 答:碳在钢铁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和铁素体/奥氏体相变而变化。在727°C时,钢铁处于奥氏体相,而在室温下,钢铁通常为铁素体相。在钢铁中,碳原子可以以替代原子的形式进入钢铁的晶格中,也可以以间隙原子的形式占据空隙。具体来说,奥氏体相中的晶格空间更大,碳原子可以更容易地进入晶格中,因此在727°C...

  • 什么是奥氏体?
  • 答:奥氏体 奥氏体是c溶于γ-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.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,用字母A或者γ表示.马氏体:用M表示碳在阿尔法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。但它并不是分为上马氏体和下马氏体,贝氏体才是分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,它是可以分为高碳马氏体(板条状马氏体)和低碳马氏体(片状马氏体...

  • 钢渗碳为什么在奥氏体而不在铁素体状态下进行
  • 答:常用的固体渗碳温度为900-930度,而且根据铁碳状态图,只有在奥氏体区域,铁中碳的温度才可能有很大范围的变动,碳的扩散才能再单向的奥氏体中进行,900这温度恰恰保证了渗碳钢的AC3点稍高,保证了上述条件的实现。而且根据渗碳原理来说,温度越高,渗碳的越完全。但是又不能过高,因为要考虑到奥氏体...

  • 奥氏体能不能在常温下存在
  • 答: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-Fe中的间隙固溶体,常用符号A表示。它仍保持γ-Fe的面心立方晶格。其溶碳能力较大,在727℃时溶碳为ωc=0.77%,1148℃时可溶碳2.11%。奥氏体是在大于727℃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。奥氏体塑性好,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。奥氏体是没有...

  • 奥氏体是碳溶解在()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
  • 答:C.δ-Fe D.β-Fe 正确答案:γ-Fe 冯诗雯 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-Fe中的间隙固溶体,常用符号A表示。奥氏体是在大于727℃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。奥氏体的塑性好,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。奥氏体不锈钢,是指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。碳固溶在γ-Fe中称...

  • 珠光体、来氏体、铁素体、奥氏体的定义与区别?
  • 答: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-Fe中的间隙固溶体,常用符号A表示。它仍保持γ-Fe的面心立方晶格。其溶碳能力较大,在727℃时溶碳为ωc=0.77%,1148℃时可溶碳2.11%。奥氏体是在大于727℃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。奥氏体塑性好,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。奥氏体是没有...

  • 奥氏体能不能在常温下存在
  • 答:奥氏体在常温下是不稳定的,确实会发生变化,但是这一过程非常缓慢。正如玻璃能够稳定存在一样,玻璃台本身是一种亚稳态,但却能够在常温下稳定存在。